员工人才培养计划
现代牧业重视人才培养,不断创新和实施人才发展计划,着力打造内部人才供应链。我们加大对青年管培生的培训资源投入,并对管理者培训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升级,以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需求。
本管理计划适用于现代牧业所有全职员工。公司目前仅雇佣全职员工,暂未设置合同工及兼职员工岗位。
3. 学习方法与资源
Section titled “3. 学习方法与资源”现代牧业通过多样化的学习形式为员工提供能力提升与职业发展支持。公司构建了内训师体系,并引入外部专家资源,结合团队协作与科研创新平台,形成覆盖不同岗位与职能的综合性学习资源网络。通过持续优化培训体系与资源配置,公司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与管理水平,为业务的高效运作和创新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1 导师课程培训
公司通过邀请外部专家及专业机构,面向关键岗位员工开展定向指导与技能培训,重点提升专业技术水平与操作规范。
(1)ELISA 检验培训
为提高本公司检验人员的检测操作水平,现代牧业与IDEXX(中国)技术中心共同举办了 ELISA 标准化操作培训。ELISA 检测指一种免疫检测方法,通常用于测量生物样品中的抗体或抗原,包括蛋白质或糖蛋白。培训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向公司相关专业检测人员详细讲解了 ELISA 检测的标准化操作流程。 2024年度,公司产品质量相关岗位人员受训率为 100%。培训后,ELISA检测整体表现较上一年度显著提升,检测准确率提高至95%,误检率下降3%。同时,检测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单次ELISA检测所需时间缩短20%。培训过后专业人员操作更加规范化,ELISA试剂耗材的浪费率下降2%,单次检测的试剂成本降低10%。2024年度,公司与ELISA检测相关的产品质量合格率提升至100%。
(2)乳房炎细菌鉴定培训
为帮助检测人员掌握更准确的检测方法,减少误判和漏检概率,2024 年 7月,现代牧业邀请兽药公司专家对牧场品控处的检测人员开展了为期两天的“乳房炎细菌鉴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常见乳房炎致病菌发病机理、检测操作细节、生化实验结果判读等。2024年度培训后,公司乳房炎细菌鉴定的准确率提升至95.5%,误判率下降6%。准确率的提升促进了早期诊断与干预,2024年度牧场乳房炎发病率相较上一年度降低 2%。同时,公司奶品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奶品中体细胞数(SCC)相较上一年度平均下降1%,奶品等级提升2.5%。
3.2 团队与网络培训
公司通过内部知识共享平台、跨部门交流及科研合作,构建协同学习网络,促进经验共享与技术创新。
(1)内训师培养体系
为优化现代牧业的人才培养环境,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我们打造内训师梯队,加强知识共享体系建设。我们根据《内训师管理制度》和本公司战略需求及业务特点对内训师进行培养,并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截止2024年年底,现代牧业内训师团队规模已发展至 160 人,累计开发内训课程 214 门,涵盖领导力、专业力、通用力三大核心类型。2024 年,我们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内训课程 148 场,参训人次高达 30,635 人次。2024年度,公司内训师体系持续发挥效能,培训成效较上一年度明显提升。内训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比例提高20.90%,通过内训师培训后,员工个人绩效整体得到改善,年度S级员工占比增加2.66%,A级员工增加2.39%。同时,相较外部培训,内训师体系节约培训成本265.27万元,员工对知识获取效率的满意度提升1.09%。
(2)现代牧业技术 100 繁育专班线下集训
本年度,我们举办了 2024 年度技术 100 繁育专班线下集训。我们邀请内、外部专家讲解了《生殖激素的深入解析与应用》《同期发情技术的革新与实践》等课程,丰富学员理论知识。此外,我们组织学员进入牧场开展繁育实践工作,并围绕现场管理中涉及的技术流程、规范进行了深入讨论与操作,帮助学员积累实践经验。 本次培训共覆盖 22 个牧场,负责繁育的技术骨干 32 人。各个参与培训课程的牧场奶牛繁育绩效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其中,奶牛胎间距相较培训前平均缩短6.05天,奶牛平均空怀天数缩短5.82 天, 平均泌乳天数缩短6.49天。
(3)科研平台建设
现代牧业通过自主研发与外部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由京瓦奶牛营养研究院和南京农业大学现代牧业奶牛产业研究院两大平台组成的专业科研体系。公司聚焦于奶源营养、健康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在动物健康方面,成功应用“常山酮”中药添加剂防控犊牛疾病,并致力于智能饲喂、健康监测、低豆粕日粮及氨基酸平衡等技术的创新。2024年,公司依托科研平台的研究与技术创新,在饲料成本控制、动物健康及生产性能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取得进一步提升:
- 饲料成本节约: 通过低蛋白日粮、氨基酸平衡、原料替代及配方优化等技术,每公斤牛奶的饲料成本降低 0.03元/kg;
- 犊牛疾病发生率: 应用“常山酮”中药添加剂后,犊牛疾病发生率降低 0.3%,犊牛死亡率下降0.5%;
- 经产8周奶量:通过干奶和围产牛管理水平的提升,经产8周奶量大于52kg;
- 产后瘫痪发病率:通过低钙阴离子盐技术的使用及围产牛奶牛管理水平的提升,产后瘫痪发病率低于2%。
4. 人才赋能计划
Section titled “4. 人才赋能计划”我们聚焦领导力、企业文化与数字化能力建设,开展一系列人才专项发展项目,为关键人才提供系统化培养支持,助力公司战略落实与组织能力提升。
4.1 领导力发展计划
现代牧业持续以“四驱领导力”模型为蓝本,针对不同层级的在岗和储备管理人才,实施“在岗犇腾计划”与“后备源泉计划”。
- “在岗犇腾计划”旨在培养公司在岗管理层员工的领导力,包括头牛、战牛、犇牛、锐牛 4 个专班;
- “后备源泉计划”旨在培养公司后备晋升人员,包括金牛、银牛、铜牛、钢牛、铁牛 5 个专班。我们针对每一个专班均设置不同类型的培训课程,点对点帮助对应层级学员提升领导力水平。
2024年,现代牧业累计开展领导力培训52场,其中线下培训33场,覆盖在岗和储备管理层1047人,线上培训19场,覆盖员工1294人。2024年度,管理人员的胜任度(人才盘点5689格)得到进一步提升,相较上一年度提升12.5%;年度员工敬业度达90.52%,相较上一年度提升1.9%。2024年度,参与领导力培训的管理层员工中,98个管理人员得到了内部晋升,占全年管理岗位需求77%, 其中,晋升三四层级管理人员8人,晋升第五层级管理人员26人,晋升第六层级管理人员64人。
指标 | 2024 |
---|---|
女性员工占员工总数的比例(占员工总数的百分比) | 32.39% |
女性在所有管理职位(包括初级、中级和高级管理层)中所占的比例(占管理职位总数的百分比) | 24.55% |
女性在初级管理职位(即第一级管理层)中所占的比例(占初级管理职位总数的百分比) | 26.16% |
女性在高级管理职位(即距离首席执行官或同等职位最多两级)中所占的比例(占高级管理职位总数的百分比) | 11.11% |
女性在创收职能部门(例如销售)管理职位中所占的比例(占所有此类经理的百分比,即不包括人力资源、IT、法律等支持职能部门) | 17.39% |
女性在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相关职位中所占的比例(占STEM职位总数的百分比) | 4.76% |
指标 | 2024 |
---|---|
汉族管理层员工占比 | 88.98% |
蒙古族管理层员工占比 | 6.99% |
回族管理层员工占比 | 1.21% |
其他少数民族管理层员工占比 | 2.82% |
4.2 文化教育
为增强员工人权自我保护意识,我们面向全体员工开展了人权保护知识培训。培训深入讲解了人权治理的核心原则、国际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公司人权政策的实践应用,以及如何识别和应对职场中可能出现的人权风险。培训特别强调了尊重多元文化背景、习俗和观点的重要性,旨在促进公司内部形成一个包容、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工作环境。培训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并将培训录屏上传至公司内部“牛人慧”学习平台,方便所有员工随时随地查阅和学习。此外,我们通过快讯和图文宣传等多种形式,及时传达人权保护的最新政策要求、注意事项及违规处理机制。2024年度,公司人权培训覆盖100%员工。公司人权培训的满意度、人权政策的认同度及人权知识的掌握程度分别为99.8%、99.7%和99.7% ,较2023年度分别提升6.8、4.7和9.7个百分点。
4.3 数字化转型计划
公司积极推行数字化转型计划,旨在提升员工运用新型数字工具、流程及AI技术的能力,帮助其适应数字化办公需求。公司推进数字化转型培训,培训内容包括AI赋能办公软件、AI与大模型应用、Deepseek工具使用及企业知识库搭建等,帮助员工适应并驾驭数字化浪潮。
2024年,公司各职能部门及运营中心3-7层级员工参与数字化转型培训的员工比例达到100%。培训后,员工生产力水平显著提升,年度万元工资产量达到26.08吨/万元,同比提高9.5%。
5. 人才保留与员工福祉
Section titled “5. 人才保留与员工福祉”公司高度重视人才的保留与发展,致力于营造积极的工作环境和提供有竞争力的发展机会。我们深知员工的福祉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因此积极推行各项福利政策,以支持员工的工作与生活平衡。员工流失率是衡量公司人才保留成效的关键指标之一,而带薪育儿假等福利的提供,正是我们支持员工、提升其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具体体现。
指标 | 2024 |
---|---|
2024主要照顾者的带薪育儿假天数(天) | 220 |
2024年非主要照顾者的带薪育儿假天数(天) | 15 |
指标 | 2024 | |
---|---|---|
按年龄划分的员工离职比例 | 30周岁及以下员工 | 2.23% |
31周岁至50周岁员工 | 1.16% | |
51周岁及以上员工 | 1.20% | |
按性别划分的员工离职比例 | 女性 | 1.38% |
男性 | 1.37% | |
按雇佣类型(层级)划分的员工离职比例 | 初级员工 | 1.18% |
中级管理层员工 | 0.34% | |
高级管理层员工 | 0.00% | |
按民族类型划分的员工离职比例 | 汉族员工 | 1.23% |
蒙古族员工 | 1.33% | |
回族员工 | 1.19% | |
其他少数民族员工 | 1.17% |